我的父亲应该算是中国较早的一批股民了,九十年代中期就入市了,稍微有点文化(高中毕业),那时还在自考大专,国营大厂上班,日薄西山那种大厂,几年后在那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中轰然倒下。我至今仍然记得父亲当时激动的心情,仿佛一个改变全家人命运的机会就那么触手可及。
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每天晚上拿着报纸、铅笔、直尺在白纸上划着K线,不知疲倦,经常挑灯夜战,好像自学考试一样,那时我经常好奇这些奇奇怪怪的图案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魔力,让人如痴如醉,虽然到现在我都不怎么看得懂。多年以后回忆起这一幕,我仍感慨万千,对于父亲这样的人,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是他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所以他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不过市场是残酷的,不管怎样努力,父亲依旧摆脱不了一个散户的行为特征。即便二十多年后,父亲的炒股习惯和思维和之前几乎没有什么两样,而且越来越固执,只是再也不主动在我面前提股票的事情,有时我偶然提及,他就会马上转移话题,仿佛提到就会心痛。
我的父亲几乎是中国第一批股民,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散户。炒股对于我的家庭来说,非但没有扭转颓势,反而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股市于我而言几乎是灾难的代名词。高考时,我毫不犹豫的报考了厦门大学,选择了财经类专业,我慢慢发现,散户的行为特征在那些教授博导身上仍然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几乎无关于学历、无关于背景,也许就是人的本能,这让当时的我很是迷茫。
我的父亲虽然在炒股这件事情上谈不上成功,或者说很失败,但是他给用血淋淋的事实给我证明了:这样炒股行不通!很多年以后,当我也期望在中国的股市上扭转命运的时候,当我也开始在股市上沉浮的时候,我开始理解父亲了。我理解他二十多年来在中国股市受到的煎熬,理解他不被人理解、理解他怀疑自我、我甚至能体会到他当年的绝望。
我曾经多次劝父亲退出股市,但父亲一直坚持,股市对于父亲已经成为了一种心灵的寄托,这就好比他坚持每周去上老年大学唱歌一样,“人活着总要有个盼头”,这是他的原话。从此,我不再在父亲面前提及股市,只是希望他能做一个快乐的中国散户。
2019-03-18 下午10:22
炒了20年股,我觉得买股票就像坐的士,没必要认定只坐哪一辆(比如海正),只要能到达目的地(赚钱)就行,所以个人认为持海正仓位较重的马老师和海阔天高267减仓换股是很正常很正确的,差不多所有的股以底部算起都有了三到五成的涨幅后均呈现出宽幅振荡,此时轮动换股或卖涨买跌效益更高,因本人海正只持有不到一成仓,所以持股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