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都在说外面逛的人很多,特意避开热门地方,没想到还是人从众模式。
其实火热的地方就那么几处,有一些地方还是挺清净的,比如书店,现在的书店也变换了经营模式。在一些商场里面,场地不算小,环境非常好。有点学星巴克,带咖啡的自习室,可以挑些自己喜欢的书看一天。一杯咖啡也不便宜,不过买不买都可以。这里充电挺方便,很多人带着电脑来办公。相比外面的喧闹,这里简直是另一个世界。
这个场地很大,真正来消费的人非常少,直觉并不怎么赚钱,有可能是场地给的租金低,只是起吸引人流的作用。
以前过年前愁,过年后还愁。我记得最早过年是只放三天假,后来才改为七天。记得小时候,是以为要过十五天年的,因为那时候正月十五那天非常热闹,除了除夕,就属十五了。那天,城里人山人海,我们在农村,还要挤我们那的唯一一辆公交车进城。平时车费一块钱,十五那天要收一块五。
进了城,那个年代唯一娱乐的地方一个叫商贸大世界楼上面。
娱乐活动就是滑旱冰,四个轮子那种,在水泥场地上,排两小时队。
不玩一次,感觉都没过十五。记得有年,因为太多人了,进商场的大门都要凭票入场,门外面排几个长队。
直到后来,大家的娱乐活动丰富了,场地也不仅限于那一个,而且可以在别的时间去玩,就再也没有出现过那样的盛况。
小时候一年到头的好日子,大概只有过年那几天,因此,每当年过到初四五的时候,就会发愁,这个年又过完了,下个年又得等一年。
意识到年过完,还有一个标志性事件,那就是每年大概在初六,在村里碰到我们村的首富,赶着驴车,装上满满一车大粪,拉到离家大概一里地的田地里,准备春耕。这些可都是屎黄金,农作物的天然复合肥,金贵着呢。
那时候他们家还不是我们村的首富,印象中他们家总是年后第一个开始干农活的,仿佛天生不喜欢过年似的,闲不住,一年忙到头,能呆四五天已经是极限了。
从他家开始,村里人家便陆陆续续开始拉粪整地,这个年也就渐渐的消失了。
而我,就数着日子,期待下一个年节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