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日,中美的大型电商企业不约而同地面临着股价的下行调整,由于他们所具有的极其巨大的市值和市场的影响力,这或许意味着整个市场的运行逻辑在进行变动和调整,至少短期是这样。
美股中的明星,亚马逊,昨日交易中下跌了5.06%,对于总市值为1.5万亿美元,每天交易额二百亿美元左右的股票来说,这样的跌幅已经可以用巨大来形容了。这样的下跌,投资者可以在市场的运行结构中找到合适的理由。比如辉瑞公布了乐观的新冠疫苗数据,投资者预期受疫情压制的企业可能会迎来好转,而受益于疫情的企业可能面临转折,所以投资者看到了诸如旅游酒店金融类股票的上涨和电商类和居家办公类股票的下跌,亚马逊就成为了其中的代表。
这样的交易逻辑也影响到了在港股上市的电商类及大型互联网企业的股票,包括腾讯,阿里,美团,京东,网易等公司的股票都有了显著的下行调整。然而,这些中国大型互联网企业股票的调整可能还有一些不同于美国同行的逻辑。
比如中国国内的监管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市场监管总局起草的《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今日发布,被市场普遍认为是对大型互联网电商平台收紧监管的开始,这使得刚刚经历了蚂蚁金服暂停上市影响的巨型互联网企业,再次成为惊弓之鸟。
对于大型互联网企业监管的日趋严格,对于中国的投资者来说还比较陌生,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些企业几乎没有边际的扩张行动,从电商到游戏,从外卖到社交,从支付到借贷,从视频到媒体,从医疗到教育,从娱乐到出行,这些企业几乎已经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甚至是重新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这些巨无霸们肆无忌惮的成长和扩张,在事实上造成了民众对其商品和服务的依赖。其极端的情形就是游戏上瘾,消费上瘾,借贷上瘾,娱乐上瘾,如不加以合理的监管和控制,这些平台型公司就可能会使得普通民众成为他们谋取巨额利益的工具,并且利用自己的平台优势一方面抢占了巨额的流量,另一方面又可以进行监管套利,以此降维打击其他的实体企业,造成事实上的挤出效应。
对大型科技企业的严格监管,已经成为全球趋势,在大国博弈下的今天,这种趋势也大概率不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而这是否会以及怎样改变股票运行的逻辑,投资者或许可以集中精神,拭目以待了。